bca蛋白含量elisa試劑盒使用方法詳細介紹
一、方法原理與核心步驟
BCA法基于蛋白質在堿性環(huán)境中將Cu2?還原為Cu?,后者與BCA試劑形成紫色絡合物,其吸光度(OD值)與蛋白濃度成正比,最大吸收峰位于562nm(部分試劑盒支持540595nm范圍) 。
標準流程包括:
1. 試劑準備:
BCA工作液按試劑A:B = 50:1現(xiàn)配現(xiàn)用,混合后需充分混勻(可能出現(xiàn)渾濁)。
標準品(如BSA)梯度稀釋(02500 μg/mL),覆蓋試劑盒線性范圍(通常502000 μg/mL)。
2. 樣品處理:
細胞/組織樣品:用PBS或RIPA裂解后離心取上清;血清/血漿需澄清處理 。
稀釋至檢測范圍內(nèi)(若ΔA>1.5需預稀釋),避免反復凍融(短期28°C,長期≤20°C)。
3. 加樣與孵育:
96孔板中設置標準孔、樣品孔、空白對照孔,每孔加樣20μl 。
孵育條件:
傳統(tǒng)法:37℃、3090分鐘(靈敏度120 μg/mL) 。
快速法:室溫5分鐘(如Pierce Rapid Gold試劑盒),準確性媲美傳統(tǒng)法 。
4. 洗滌與顯色:
棄液后以洗滌液(350μl/孔)洗板5次 。
加TMB底物避光孵育1015分鐘,終止液(如2M硫酸)終止反應 。
5. OD值讀取:
立即在562nm主波長測量(630nm或570nm可作參比波長) 。
二、濃度計算與標準曲線繪制
1. 數(shù)據(jù)處理:
計算ΔA(樣品OD 空白OD) 。
以標準品濃度(X軸)對應ΔA(Y軸)繪制曲線,推薦四參數(shù)邏輯擬合 。
2. 濃度換算:
代入曲線方程 y = kx + b,乘以稀釋倍數(shù) 。
示例:若稀釋10倍后計算濃度為50μg/mL,則實際濃度為500μg/mL。
三、關鍵影響因素與優(yōu)化策略
1. 孵育條件的平衡:
速度vs靈敏度:
| 方法 | 孵育條件 | 檢測限 | 適用場景
| 傳統(tǒng)BCA | 37℃、3090min | 510 μg/mL | 高精度低濃度樣品 |
| 快速BCA | 室溫、5min | 1 μg/mL | 高通量篩查、時間敏感實驗 |
| 增強型BCA | 60℃、30min | <5 μg/mL | 極低濃度樣品 |
2. 干擾物控制:
EDTA:濃度必須<10mM(螯合銅離子導致假陰性) 。
還原劑(DTT、β巰基乙醇) :>1mM時嚴重干擾,建議改用Bradford法或透析去除 。
表面活性劑:避免Triton X100、NP40,推薦0.1% SDS替代 。
四、誤差排查與質控要點
1. 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:
| 問題現(xiàn)象 | 可能原因 | 解決策略 |
| 標準曲線線性差 | 標準品降解/配制錯誤 | 現(xiàn)配現(xiàn)用,核對稀釋步驟 |
| 樣品OD值超范圍 | 蛋白濃度過高 | 預稀釋至ΔA<1.5 |
| 孔間重復性差 | 加樣不均/洗滌不徹底 | 使用多通道移液器,確保洗板5次 |
| 背景值過高 | 樣品中含色素/脂質 | 離心澄清或改用Bradford法 |
2. 質控實驗:
回收率測試:加標已知濃度蛋白,回收率應達90110% 。
精密度驗證:室內(nèi)/室間重復檢測CV值<10% 。
五、快速BCA法與傳統(tǒng)方法性能對比
| 參數(shù) | 傳統(tǒng)BCA法 | 5分鐘快速BCA法 |
| 孵育時間 | 3090分鐘 | 5分鐘 |
| 檢測限 | 510 μg/mL | 1 μg/mL |
| 線性范圍 | 202000 μg/mL | 2010000 μg/mL |
| 蛋白質間變異系數(shù) | 較高(尤其不同蛋白類型) | ≤10% |
| 適用場景 | 高精度科研 | 高通量篩選、臨床診斷 |
> 注:原鑫生物提醒您,快速法在室溫下5分鐘即可達到與傳統(tǒng)法30分鐘相當?shù)娘@色強度,且動態(tài)范圍擴大5倍,但需嚴格控溫(>15℃) 。
手機:13564795574 | 客服:400-788-2680
公司地址:上海浦東新區(qū)港澳路271號1號樓2樓